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18 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結果公布,經過遴選,越疆科技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便攜機器人教學實驗”獲得 2018 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該項目由越疆科技資助,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袁博副研究員負責,校企雙方達成一致,旨在探索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方面的改革創新。
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旨在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 2015 〕36 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 2017 〕95 號)精神,深化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創新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機制,組織有關企業支持高校教師和學生共同開展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深入促進高校人才培養和企業發展的合作共贏。
越疆科技積極配合落實國家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精神,結合公司現有的最新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人解決方案,面向全國眾多知名高校機械工程、自動化、電子、物聯網、計算機等相關院系或專業,將前沿的物聯網、人工智能、嵌入式、智能硬件、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教育領域,從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師資培訓等方面扎實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改革,將最新的技術和產品引入教學當中,優化教學體系,加強學生的實戰能力,創新精神,進而與高校共同培養能立足于市場的新型高端人才。
2018 年 7 月,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便攜機器人教學實驗室建設完成并投入實驗教學。該實驗室以越疆機械臂為主要操作平臺,配備相機、支架等輔助裝置,構成一個開放式構架的手眼協作系統。整個系統模擬神經系統反射弧的概念,使用機器視覺采集圖像(感受器),在 PC 端進行圖像的處理和機械臂的運動規劃(中樞神經),然后再控制機械臂進行抓取(效應器)。
實驗采用開放式架構的機械臂和視覺系統,為學生提供視覺和機械臂的底層驅動,學生可以采用自己習慣的開發語言進行二次開發。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真正掌握機器視覺的作用和機器人系統的原理,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同時,通過實踐經驗加強對理論的理解,真正做到理論結合實踐。
除此以外,能力比較強的學生,還可以對多機協同、機械臂工作空間干涉等復雜應用進行學習和開發等等。目前,該實驗室配備由越疆科技提供的 12 臺 Dobot 機械臂、12 臺相機及相關配套設施,可容納 30 人左右進行機械臂相關實驗操作。
越疆科技根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圍繞新工科建設、“雙一流”建設,以人機協作、深度學習、智能控制、整機技術為根基,以“全面提高學生工程實踐創新的整體認知和應用水平”為目標,在不斷的教育實踐中,與高校齊力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培養一大批頂級人才,促進尖端人工智能技術的產學研快速轉化。
此前,越疆科技已與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臺灣國立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國家重點實驗室、英國牛津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麥克馬斯特大學(加拿大)、約翰遜威爾士大學(美國)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關系,開展創客空間、研學活動、智能物流、智能灌溉、工業沙盤等實驗室建設項目。
越疆科技將人工智能、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充分融合,搭建開放式的技術平臺,與高校共同推進教學改革和新工科建設,助力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和適應新時代、新技術發展需求,真正做到校企協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