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8 日,由人工智能學會主辦,認知系統與信息處理專委會與福州大學計算機與大數據學院共同承辦的第七屆認知系統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ICCSIP 2022)隆重舉行,越疆機器人為會議提供全程贊助支持。
會議采用線上形式,累計線上參與的觀眾達 1.3 萬人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孫富春教授任大會主席并致開幕辭。
專家學者齊聚一堂
會議上,越疆機器人聯合創始人郎需林分享了以“ AI+ 機器人的創新實踐”為主題的報告,詳細介紹了越疆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技術融合的最新成果,并分享了越疆機器人將豐富的落地經驗轉化為優質教學資源,賦能高校“新工科”學科建設與創新實踐的重要進展。
越疆創始人郎需林分享報告
郎需林指出,在未來,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技術結合的趨勢將會是智能機器人,在作為“大腦”的控制系統的作用下,它能夠擁有類人的感知、決策、執行等能力。
在此背景下,越疆機器人基于視覺、力覺、語音等多感知控制理論構建了全感知技術架構,研發出新一代全感知協作機器人,賦予機器人更強的自主感知、自主學習、自主決策與自主執行等能力。
通過對架構的不斷優化升級,越疆創新研發安全皮膚、力控自適應、軌跡復現等技術,進一步提升人機協作的安全性,大幅降低機器人的操作門檻,實現了機器人在汽車、3C 電子等行業多個應用場景的規模化落地。
非接觸式安全皮膚
與此同時,越疆將豐富的技術積累與落地經驗轉化為教育資源,構建產教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面向“新工科”學科建設與實訓需求,重磅推出“鴻鵠計劃”,為高校的科研創新與應用實踐提供 AI+ROBOT 綜合應用創新開發平臺,適用于工學門類的自動化、電子信息、交通運輸、農業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等新工科專業的工程實踐創新教育。
作為鴻鵠計劃的一部分,越疆機器人推出了復合機器人方案。該方案主要由 AGV 移動機器人、CR 協作機器人、視覺相機、末端執行器幾部分構成,集環境感知、動態決策與規劃、行為控制與執行等多個功能于一體,實現了“腦、眼、手、腳”協同,支持二次開發搭建各類工程應用場景,充分滿足跨學科應用認知教學與創新實踐的需求。
越疆復合機器人
會議上,郎需林分享了越疆復合機器人在葡萄采摘、配電室巡檢、多機上下料以及防疫送餐和檔案管理等多個復雜環境中的應用案例,展現了其在多場景應用中的成功實踐。
葡萄采摘機器人
配電室巡檢機器人
鑒于復合機器人在跨場景應用中展示出來的無限潛力和可擴展空間,郎需林認為,在產、學、研多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未來的復合機器人將能夠在與生活相關的所有領域得到應用,充分釋放其強大的應用價值。
目前,越疆機器人已與清華、哈工大、山大以及牛津、麻省理工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為高校提供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整體性方案,持續推進產業、教育、科技的高質量協同發展,推動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