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4.0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浪潮中,智能協作機器人(Cobot) 正以“安全共享空間、自主任務執行、人機無縫協同”三大突破,徹底顛覆傳統生產模式。它們不再是隔離在安全圍欄內的機械臂,而是人類的“智能同事”——全球市場正以年增36.6% 的速度擴張(2023-2028預測),而中國企業已占據全球協作機器人市場的半壁江山。在這場變革中,越疆(Dobot) 憑借全棧自研技術與場景化創新,成為引領行業的關鍵力量。

一、協作機器人的革命性特質
- 安全共融:人機協作的基石
傳統工業機器人因安全風險需物理隔離,而協作機器人通過力覺感知、碰撞檢測、柔性制動實現“無圍欄作業”。越疆的柔性電子皮膚技術可主動探測15厘米內人體/障礙物并預判避讓,經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鑒定為“國際領先”。這一技術規模化應用于其CR系列機器人,使工廠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保障零事故。
- 活易用:低門檻賦能中小企業
通過圖形化編程界面(如拖拽示教) 和模塊化功能包(如焊接、鎖附),非專業人員也能快速部署。越疆MG400桌面級協作機器人僅需萬元級投入,±0.05mm重復定位精度可勝任3C電子高精度涂膠、插件等任務,投資回報周期縮短至數月。
- 智能進化:從自動化到自主化
融合AI與大數據的協作機器人具備自學習與場景泛化能力。例如越疆2025年推出的AI具身智能機器人X-Trainer,通過神經網絡端到端訓練模型,僅需2小時數據即可掌握新工具操作技能,實現跨場景復雜任務遷移。
二、越疆:技術破壁與場景突圍
作為協作機器人全球出貨量第二(2023年市占率13%)、累計部署超8萬臺的頭部企業,越疆的核心優勢在于:
- 全棧技術自主化:從控制器、伺服電機到操作系統全鏈路突破,613項專利構筑壁壘(含186項發明專利);
- 產品矩陣全覆蓋:0.5kg-20kg負載的27款機型(如CR工業系列、Nova商業系列、E6教育系列),適配工業、零售、醫療等多場景;
- 新質生產力標桿:牽頭國家智能機器人專項,被央視超20次報道為“中國智造代表”。
三、場景落地:從工廠到生活
1. 工業領域:柔性制造的引擎
- 汽車制造:在汽車企業生產線中,越疆CR系列完成發動機檢測(40秒/臺)、車身打磨、擋風玻璃涂膠等高精度作業,替代人工提升良品率30%。
- 3C電子:MG400為3C消費電子企業提供等離子清洗上下料、筆記本中框涂膠方案,效率達人工3倍。
- 金屬加工:集成力控打磨頭的機器人實現工件去毛刺“零瑕疵”,讓工人遠離粉塵危害。
2.新興場景:商業與醫療的創新
- 無人零售:Nova系列驅動的無人咖啡站、全自動面館(點單-烹煮-出餐全鏈條)降低80%人力成本。
- 醫療科研:在實驗室承擔樣本轉移、藥劑分裝等危險操作;手術機器人輔助精準操作,緩解醫療資源短缺。
3.未來前沿:人形機器人的突破
2025年,越疆發布全球首款“靈巧操作+直膝行走”人形機器人Atom,具備±0.05mm雙臂協同精度,可完成早餐制作、車間備料等高靈活任務。
四、未來挑戰與趨勢
- 倫理與法規:人機共融需明確責任邊界,各國正加速制定協作機器人安全標準(如ISO/TS 15066);
- 成本優化:通過模塊化設計降低中小企應用門檻,越疆山東生產基地實現規模化降本;
- AI深度融合:具身智能(Embodied AI)將推動機器人從“執行指令”向“自主決策”躍遷。
智能協作機器人不僅是工具,更是生產力關系的重構者。越疆等中國企業正以“技術自主+場景深耕”打破國際壟斷,讓柔性自動化從工廠蔓延至生活毛細血管。當機器人學會“理解人類意圖”,人類則得以解放雙手聚焦創造——這或許是人機文明最值得期待的共生圖景。